*以下文章由夏瑪屋提供
身體的新願 *本文發布於2021年春節前
又到了充滿節慶氣氛的年節時刻,許多祝福祈願的話語在人際間互贈流轉。其中,祝願他人或自己「身體健康」也是常見的寒暄詞語。
人人都喜歡新年發財行大運,這部分某個程度需要依賴外緣;但是自己所許下的身心安康的願望,外人能協助的反倒較有限,主要需視自己對此付出的心力與程度。我們有足夠的誠意想要自己的身心常保安康嗎?或者這只是說給身體聽的客套話?
前一陣子幫朋友做頭薦骨,我的朋友聰明又優秀,一時興起赴京趕考也可以成為國考狀元。我們做好療程的準備後,朋友躺在按摩床上閉上眼睛,我選擇以雙手握住他的兩個腳踝做為開始。三分鐘後我問他感覺如何,他竟問了我的手有放上來嗎?他完全沒有感覺我的雙手此刻正握放在他的腳踝上。我沒有移動但稍微施加了一點雙手碰觸的力道,他說喔現在有了。
我們持續進行,過程中我還是不時詢問他的狀況,他的身體也有一些具體的回應。整個個案結束後,他過了很久才緩緩起身,他說,剛結束的片刻感覺身體不是自己的,整個人非常沉地烙印在床上,頭腦則像是從很遠的地方趕回來,為自己重新定位所處的時空。
我們稍微小聊了一下,談到這樣的深層放鬆狀態,是身體可以盡情修復自身的時刻。然後,我們談到他沒有察覺自己的腳踝被我的雙手握住這件事。我跟他說,或許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你可能較少往內覺察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對你來說有點像是陌生人。
大多數現代人其實都是處於類似的狀態,我們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或許很敏銳,能夠充分感應外界、做出回應,但是對於往內察覺身體的現象、回應身體的需求,對於「體覺」或「動覺」(Kinesthetic literacy ),我們就比較陌生。
當我們肚子餓了口渴了,是因為我們從身體內部感受到這樣的訊息,而身體其實時刻都在跟我們溝通,只是它播放的音量很小、表現得很細微;通常在它大聲吼叫而我們發現自己得了胃潰瘍之前,它其實已經嚷嚷許久了,只是我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它身上。久而久之,身體便成了我們最親密的陌生人。大部分的情況是,如果身體出狀況了,我們就把這親密的陌生人交給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我們期待醫護人員在面對上百位候診病人的看診壓力下,能在每週一次十分鐘的面談裡醫治好自己的身體。這情況怎麼看都覺得整體拼圖像是少了一塊,而且是顯示最主要畫面的那個部分不見了。這是現今常見的現象,可能有些人也不以為意,覺得一切理所當然。
我的朋友有一對可愛的子女,我跟他說,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悉心照顧自己的孩子,平時就會觀察孩子說出口或沒說出口的需求,若是遇到棘手難解的狀況便向外求援,而對於他人的建議父母親有時會去核對與孩子的生活或互動經驗,最後選擇出適當的方式照顧孩子。
「如果孩子出生後我們不聞不問地把他晾在旁邊,一旦孩子出現狀況就直接把他交給其他陌生人教養……這樣不是很奇怪?你會這樣嗎?」我問朋友,「但是若把『孩子』這兩個字換成『身體』,我們卻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身體與我們有休戚與共的關係,值得我們用對待孩子(也可以是喵寶、汪寶或任何親愛的動物家人)般的方式,來愛護自己的身體。
所以,如果你的新年新希望中有期許自己「身體健康」這個願望,那麼或許可以用心思量看看,對你來說該怎麼做才是對身體有誠意的許諾!
輕柔碰觸身體,傾聽它的故事
在胚胎形成之際,在基因、神經元還尚未出現之時,我們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是液體的活力、是動態的靜止,知道什麼時候複製、分裂然後讓新的部分生成,從「無」之中塑造出這具精密的身體。
在我們出生之後,體內每秒鐘就有千萬個細胞會被汰換,然後又有無數個新細胞會被繁殖。在我們完全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身體持續默默進行著這項汰舊換新的工作。
這股創造和維持生命的神祕力量是什麼?
當疾病,功能障礙和疼痛漸次出現時,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在現代科學盡力想要解開這些謎團之時,生物能頭薦骨療法(Biodynamic Craniosacral Therapy)也以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個核心的問題。生物能頭薦骨療法認為,人體中存在著許多細微的波動和振動,執行師透過雙手輕柔地碰觸案主,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傾聽、體察著案主體內的這些移動,就好像在聆聽身體說故事,故事裡頭充滿著韻律(rhythms)、微動(micro-movements)與脈動(subtle pulsations),揭示出身體當前的運作模式。透過深度聆聽,鼓勵身體表達自己,就是在支持人體固有的調節潛能,讓失衡的模式自行回復平衡。
疾病的形成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失去了健康,它只是反映出健康狀態與需要處理的身體系統之間,所能呈現出的最佳狀況。因此生物能頭薦骨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尋求資源,正向看待身體出現的現象,同時透過碰觸喚醒身體的療癒能力,鼓勵身心重現新秩序。
溫和卻貫徹身心的碰觸
身體在不同時候有不同的需要,有時它會想要深層組織的按摩,有時則是想要兼顧情緒照護的精油SPA。在台灣,我們很幸運,有許多種不同的身體療程可供人選擇。
小琦是較怕痛的人,因此鮮少接受在肌肉、組織層面深度工作的個案。小琦平常主要是用中藥來調裡身體,但媒體工作的壓力,難免讓她的身體偶爾出現這裡痠那裡疼的狀況。在得知有頭薦骨共振這種不痛的療程時,她覺得很符合她的需要,這種輕柔但卻貫徹身心的方式,實在是深得她心!
底下是小琦在做過幾次個案後的心情分享。
「每次做頭薦骨的過程都可以感受到身體對它的回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起初全身發冷到骨子裡,像是喚起了深藏在身體深處的寒氣,之後身體又緩緩回暖。隔天早上起床後,打了很多噴嚏、流清鼻水,約莫一小時左右就不再有這些症狀。經驗告訴我,這些都是身體在排寒的徵兆。
還有幾次接受頭薦骨期間,我發現頸部會自發性地輕微左右調整位置,以及多次深長的呼吸。這些身體極度放鬆後產生的細微變化,讓我對做頭薦骨抱有極大好奇,因為這過程讓我完全不受外界干擾地去感受、傾聽身體的運作和需求。
做完頭薦骨的當下感受也每次都不太一樣。某次結束後,整個人像是睡了一個飽足的午覺般舒服、有精神,但其實我意識很清楚,沒有睡著。還有一次做完後反而覺得很累很累,很想休息一下再起身。
不論當下感受是什麼,接下來的幾天我都會去感覺、確認身體,與頭薦骨之前相較,原本不舒服的地方是否消除或改善,比方肩頸較為放鬆、且胃部不適的情形有所改善等……藉由這方法,我希望身體在歷經工作壓力後得到修復,讓我重拾生活的能量。」──小琦
身體,寫著我們的傳記
小如預約頭薦骨療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連著兩個月嚴重失眠,加上全身虛弱無力,甚至到了無法出門工作的地步。
在這之前,她在情緒上經歷了很大的創傷。
去年春天,小如摯愛的親人突然過世,讓她措手不及。強忍傷痛辦完後事沒多久,她發現內在對死亡的恐懼因為這起事件被強烈挑起。之後小如花了約半年的時間密集接受她所信任的能量治療。也在這樣的治療過程中,她再次碰觸到早年被情緒虐待與性虐待的經驗。雖然那些經驗她許久之前就已透過各式諮商與課程的協助而有許多的清理與了悟,但因為這次親人驟世的事件,連帶勾起她內在痛苦的塵封記憶,進而引起極深的恐懼、憤怒與恐慌。
在半年密集的能量治療告一段落之後,她的情緒得到許多釋放,過去創傷經驗帶來的痛楚也得到緩解與理解,但她注意到身體開始出現一些狀況:無法入睡,食慾不振,高血壓,整個人虛弱無力……。這次,小如除了尋求專業的中、西醫處置,也想透過頭薦骨療程做為輔助,讓身體強健起來,盡快回到工作崗位。
對許多人來說,生物能頭薦骨共振是一種非常溫和的身心工作,執行師透過不同手位的輕柔碰觸,協助案主調節神經系統,進而放鬆身體,讓自癒力自然啟動。然而對小如來說,這療程卻是一場磨人的試煉。
首先,躺在床上不動對她而言就是極大的挑戰,因為當她躺在按摩床上,身體記憶馬上回到幼年被家人性侵的時空。而輕柔的碰觸則讓她連結到嬰幼時期母親冷漠對待的觸摸,讓她避之唯恐不及。
雖然過去已經花費許多心力處理童年時的傷痛,包括心智與情緒層面的工作取向,但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細胞的記憶無法隨著時間沖淡。
小如對於自己在頭薦骨療程中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感到好奇。她進而發現,一直以來她其實都比較喜歡動態的活動,比方說跳舞、力道較深且持續移動的身體按摩;但是靜坐、靜躺或者接受頭薦骨,她馬上就會處於解離狀態,瞬間與身體失連,整個人離家(身體)出走。
我們唯有處在自己覺得安全的狀態下,神經系統才會安定下來,整個人才有安住放鬆的可能。也因此,我與小如的療程無法照一般的流程走,需要其他的準備工作。首先我們要讓「床」的意象是處於當下,能與過去的時空斷連。我與小如花了點時間一起建構出屬於此時此刻的「床」,透過空間的佈置、物件的擺設、顏色的選取,讓這張按摩床是專屬於此時成熟有智慧的小如,不是彼時無助女孩被強迫帶往的那張「床」。透過物理空間的重新配置,協助小如處於此刻當下。
再來是碰觸。輕柔的碰觸會讓小如瞬間連到嬰幼時期母親的無情對待,以及稍長後被父親性侵時的肌膚接觸,因此,在療程進行時,我嘗試每個手位都以口頭詢問,而且試著與小如內在的女孩對話:「過去妳對碰觸的經驗是有限的,是負面的,今天邀請妳來體驗一種正面、可以提供支持的碰觸;把這個實驗當遊戲,妳想停就隨時喊停。」因此,我的手位完全依據小如的意願,而當某個片刻小如覺得自己不想要被碰時,我收回手後也是肯定的跟她說:「是的,妳有說不的權利。」再稍後,她允許我握她的手、她的頭,然後整個人進入了深沉的放鬆。
表面上簡單的碰觸,卻可以觸及到強烈深遠的議題。小如原本希望頭薦骨能支持生理失衡的現象,沒想到療程中反而喚起過往身體細胞的受創記憶。有時「輕」與「慢」反讓人感受到更多隱微的事物。當手臂上壓著一個重物時,我們很難察覺其壓力出現的輕微變化;但我們若被羽毛輕撫,肌膚卻能敏銳覺察其上細微的改變。生活中的快速動作,能讓人精準完成某事、抵達某處,帶有平行方向的移動效率;緩慢,卻能讓人仔細感覺動作的過程,察覺感受、垂直整合自身體驗。或許這是為什麼頭薦骨執行師看似輕柔緩慢的雙手碰觸,案主的身體、心理卻能對此產生許多回應的原因──案主的整個身心系統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來的碰觸,而是主動且活躍地覺知、參與、應答與訴說自身的故事。
※【夏瑪屋】生物能頭薦骨共振療程簡介•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