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 各句研習

*全篇介紹請至 法句經 Dhammapada


南傳《雙品》五  北傳《雙要品》

Na hi verena verāni sammantīdha kudācanaṃ
Averena ca sammanti esa dhammo sanantano (Pali Text Society)

慍於怨者 未嘗無怨 不慍自除 是道可宗 (大藏經 支謙等譯)

在於世界中 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 此古聖常法 (南傳小部 了參法師譯)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
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永恆不易的古法 (Dhammananda英譯 周金言漢譯)

Hatreds never cease through hatred in this world;
through love alone they cease.
This is an eternal law. (translated by Narada Mahathera)

In this world
Hate never yet dispelled hate.
Only love dispels hate.
This is the law,
Ancient and inexhaustible. (translated by Thomas Byrom)

[南傳註解漢譯]
*na hi verena verāni sammant’ iha kudācanaṃ*
被不乾淨的物質,如唾液或鼻涕等塗敷的地方,不能以相同的不淨物來清理或去除味道;反而,那地方會變得更不乾淨、難聞。同樣的,以怨報怨的人,以打報打的人,不能以怨恨平息怨恨;反而,創造出更多的怨恨。所以,在任何時刻,想要以怨恨平息怨恨是不可能的,僅會增加怨恨。
*averena ca sammanti*
不淨物如唾瓶,當以淨水洗滌的時候,會變成乾淨且沒有臭味。同樣的,藉著無怨,忍辱(khanti)水,慈愛(mettā)水及如理作意,能平息、安靜、止息怨恨。(cf. 經集1.8慈經)
*esa dhammo sanantano*
藉著無怨平息怨恨的方法是諸佛、辟支佛及阿羅漢所走的路。(cf. 中阿含72)

[奧修語]
「AES DHAMMO SANANTANO——這就是法,永恆,古老,與不朽。
什麼是法?仇恨永遠不能驅散仇恨——黑暗無法驅散黑暗——只有愛能驅散仇恨。只有光能驅散黑暗:愛就是光,你的本質之光,而恨是你本質的黑暗。如果你裡面是黑暗的,你會一直將恨意丟到你整個周圍。如果你的裡面是光,是明亮的,那麼你會一直在你的周圍散發出光來。
一位門徒必須是散發的愛,散發的光。
AES DHAMMO SANANTANO······佛陀一再一再地重複此句——這就是永恆之法。什麼是永恆之法?只有愛能驅散恨,只有光能驅散黑暗。為什麼呢?——因為黑暗本身只不過是負向的狀態;它不具備自己正向的存在。事實上它並不存在——於是你要怎麼驅散它呢?你無法直接對黑暗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對黑暗做些什麼,你必須用光來做。把光帶進來黑暗就會消失,把光拿走黑暗就會進入。然而你無法直接將黑暗帶進來或帶出去——你無法直接在黑暗上面做任何事情。記住,你也無法在恨意上面做任何事情。
而那就是道德教師與宗教神秘家的區別:道德的導師不斷在提倡錯誤的律則。他們不斷在倡導:『與黑暗抗爭——與仇恨抗爭,與憤怒抗爭,與性慾抗爭,與這個抗爭,與那個抗爭!』他們的整個教誨就是:『與負向抗爭,』然而真正的,真實的師父會教導你正向的律則:AES DHAMMO SANANTANO——永恆之法,「不與黑暗抗爭。」仇恨就是黑暗,性慾就是黑暗,嫉妒就是黑暗,貪婪就是黑暗,憤怒就是黑暗。
將光帶進來······
如何將光帶進來?成為寧靜的,無念的,有意識的,警覺的,覺知的,清醒的——這就是將光帶進來的方式。而一旦你是警覺的,覺知的,恨意就不再被發現了。試試看帶著覺知去恨某人·····
這些是需要去做的實驗,並非只是需要瞭解的話語——該去進行的實驗。那就是為什麼我說不要只是試著理智上瞭解:要成為存在性的實驗者。
試試看有意識地去恨某人,你會發現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意識消失了,那麼你可以去恨;就是如果你是有意識的,恨意就會消失。它們無法一起存在。沒有共同存在的可能:光與黑暗無法共同存在——因為黑暗只不過是光的不在而已。
真實的師父教導你如何成就為神;他們從不主張拋棄這個世界。
棄世是負向的。他們不會告訴你要逃離這個世界,他們會教導你逃進神裡面。他們會教導你達成真理,而不是與謊言爭鬥。謊言是難以計數的。如果你一直與之爭鬥,那將花上百萬千萬個一生,並且仍然毫無所獲。而真理只有一個;因此真理可以立即被達成,這一刻就是可能的。」

*無怨, 忍辱, 慈愛, 如理作意……only love dispels hate.
*諸佛、辟支佛及阿羅漢之路……不敢直稱這也是奧修之路, 但, 我們這些他的門徒呢……esa dhammo sanantano.



修心七要 ─ 各句研習

*全篇介紹請至 བློ་སྦྱོང ─ 修心八頌與修心七要

གཞུང་བཟང་པོ་མ་བསྟེན།

莫學重義氣
莫學直報
不求於深記

Don’t be so loyal to the cause.
Don’t be consistent.

[ 不記仇 ]

(奧修語)
「你聽過任何像是『不要前後一致』這樣的說法嗎?當你第一次聽到或第一次讀到時,你會認為應該是哪裡錯,了可能是引據出錯或是別的事情。因為你們所謂的聖人一直在告誡你們的恰好相反。『不要前後不一,』他們說。『要始終如一』。
正是在此處顯示出阿底峽的優越。他說:『不要前後一致。』
為什麼呢?什麼叫做一致性呢?一致性的意思是根據過去而活。你會與之一致的是什麼呢?如果你想要維持一致,那麼你只能參照一樣東西,那就是過去。前後一致的意思是根據過去而活,而根據過去而活根本就不是在活。根據過去而活就是已經死了。這時你的生命就只是一種重覆而已。
前後一致意味著你已經決定了生命不會再出現更多,你已經來到可以完全停止下來;你不允許生命還有任何新的東西提供給你,你已關上你的大門。太陽還會升起,但你不允許它的光線進入你的房間。花朵還會綻放,但你始終覺知不到它的芳香。月亮還會來了又去,但你依舊停滯不前。你已停止成為河流。
河流無法成為一種前後一致的現象。只有池塘可以一致,因為它是不流動的。流動的天性必須是不一致的,因為它必須面對新的情況,新的挑戰。陌生的空間不停朝它迎面襲來;它必須本能地作出回應,而不是根據過去。」
「一位活出生命它的全部之人就是一道彩虹;他活出它完整的光譜。他無法是一致的,他必須是不一致的。
阿底峽是在給你某種無比珍貴的事物。活出生命所有的心情;它們都是屬於你的,它們都能貢獻一些事情在你的成長上面。不要變得限縮在一個狹小空間裡。無論它看來多麼舒適自在,不要變得限縮在一個小小地方。要成為一位冒險家。去追尋,去探求生命所有的面貌,生命所有的層面。
據說你無法寫出一本關於好人的小說。那是對的;一個好人事實上並不具有生命。你能為他寫出什麼小說呢?最多你能寫一份無犯罪證明,宣稱他品行良好——而那就是他的一生。他沒有很多屬於生命的事情,因為他不具有多樣的層面。
活出來,允許所有那可能的。唱歌,跳舞,苦喊,啜泣,歡笑,愛,靜心,與他人連結,成為單獨的。有時去到市集裡,有時也去到群山之中。」
「最重要的責任不是對於國家或教堂或其他任何人。真正的責任是對於你自己。那就是你必須依照你自己的光去活出你的生命,你必須移動到生命引你前去的任何地方,不能有絲毫妥協。」

*眾版本列於第六要“修心誓言”。
*嘉察仁波切版本的漢譯「莫學重義氣」以及開藏老和尚版本「莫學直報」的文義不太明確。卻殿仁波切版本的漢譯「不求於深記」與Rigpa Wiki的英譯“Don’t be so loyal to the cause.”是對得上的。蔣貢康楚仁波切的版本英譯為“Don’t be consistent.”,或為另有傳承,或是譯者個人體會。
*奧修是依據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英譯版本,並且完全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作出解讀。或許奧修再次超越了甚至違背了原典。然而他也再一次讓靜心與生命無可閃躲地對撞,因此迸發出的強烈火花讓人難以直視。

                                                              ※※※※※

繼續閱讀

靜心思緒

*同時發布在"桑雅靜心劇坊"FB專頁

[Esotericism]
                                      “祕意"
第四道 v 意識 · 思想 · 心緒 · 意象 · 感覺 v 身心靈
 生命                               能量                            生活

                                    祕意⇄愛

[正法眼藏]
道元禪師(Dōgen Zenji), 又稱永平道元(Eihei Dōgen), 道元希玄(Dōgen Kigen). 奧修以道元為主題在1988年7月25日至8月1日進行演說, 隔年出版成書"Dogen: The Zen Master". Sannyas Wiki有此書的線上閱讀和PDF檔連結: https://www.sannyas.wiki/index.php?title=Dogen:_The_Zen_Master 目前尚未發現中譯本.

在其第一章所引的幾句經文為:
「TO STUDY THE WAY IS TO STUDY THE SELF. TO STUDY THE SELF IS TO FORGET THE SELF.
TO FORGET THE SELF IS TO BE ENLIGHTENED BY ALL THINGS. TO BE ENLIGHTENED BY ALL THINGS IS TO REMOVE THE BARRIERS BETWEEN ONE’S SELF AND OTHERS. THEN THERE IS NO TRACE OF ENLIGHTENMENT, THOUGH ENLIGHTENMENT ITSELF CONTINUES INTO ONE’S DAILY LIFE ENDLESSLY.
THE FIRST TIME WE SEEK THE LAW, WE ARE FAR AWAY FROM THE BORDER OF IT.
BUT SOON AFTER THE LAW HAS BEEN CORRECTLY TRANSMITTED TO US, WE ARE
ENLIGHTENED PERSONS.」
以上可對應到道元禪師所著75卷本《正法眼藏》第一〈現成公案〉裡的數句:
「佛道をならふといふは、自己をならふ也。自己をならふといふは、自己をわするるなり。自己をわするるといふは、萬法に證せらるるなり。萬法に證せらるるといふは、自己の身心および他己の身心をして落せしむるなり。悟迹の休歇なるあり、休歇なる悟迹を長長出ならしむ。
人、はじめて法をもとむるとき、はるかに法の邊際を離却せり。法すでにおのれに正傳するとき、すみやかに本分人なり。」

《正法眼藏》全書原文可見於: http://www.shomonji.or.jp/soroku   英譯: http://www.thezensite.com/ZenTeachings/Dogen_Teachings/Shobogenzo_Complete.html
中譯目前僅見到何燕生的簡體版, 國家圖書館有藏書.

[奧修現代靜心與奧修傳統靜心]
Shunyo與Marco版VBT75的步驟要領, flame加上fire的比重更勝於light, 感覺上像是與VBT79的混合體, 並且少了Walking, Sleeping, Dreaming的意識變化歷程, 而這才是此靜心真正要生起作用之處.

Shunyo與Marco版奧祕之書靜心的確提供了實用的捷徑, 然而對於真正想深入這部經典以及奧修闡釋之人, 就必須另加許多說明與前提.
將奧祕之書技巧編排成1小時數個步驟再配上音樂, 這在Shunyo之前就出現在Pune了. 但我常想, 如果奧修還在, 他會支持這個作法嗎?
沒錯, 奧修是親自設計出動態和亢達里尼等好幾種相同方式的靜心, 可是我們沒有看到他為Vipassana附上音樂. 雖然Vipassana也在佛堂每日的1小時靜心之中, 整個過程就是單純的45分鍾靜坐15分鐘靜走, 不僅沒有音樂還會有人來施以禪杖—-至少二十年前是如此.
我想強調的是, 我們需以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重點來看待奧修現代靜心與奧修傳統靜心. 兩者都很好, 都很值得去體驗, 但彼此間的不同不該被輕易忽略. 虛渡時間尚屬小事, 因認識不清而錯過珍寶才是一大遺撼.
奧修的世界即便恪遵傳統也還是可以充滿美與喜悅. 從最早參與Osho Vipassana的門徒得知, 那時候會在團體過程中讓大家聆聽Sitar, 後來三摩地時段會安排現場音樂或許就是源自於此吧.
然而真正的奧祕只有在正確的作法下才能展露出來. Pune曾有7天和21天的Vipassana團體, 也有過提供食宿的閉靜靜心. 橘皮書裡奧修對閉靜修行作了清楚的說明. 就算是今日, 要找一個奧修空間來閉關靜修Vipassana或Vigyan Bhairav Tantra, 也不是辦不到的事.
一切都是取決於自心.

※※※

關於Nadabrahma的聲音, 在可見到的奧修資料裡皆為humming. 中文字典是蜂鳴, 持續低沉的聲音, 嗡嗡作響, 英文字典則加註嘴唇是閉著的.
雖說此靜心源自西藏, 若要將它連結到嗡嘛呢唄美吽的嗡, 最好看作是個人的選擇, 或是研究上的設想.
畢竟奧修始終都是採取最為寬廣但不失根本的作法——正所謂廣法深義.

繼續閱讀

修心思路

* 同時發布在"桑雅靜心劇坊"FB專頁

9,17 15:01 個人
桑雅劇場 | 自體舞踏苑

聚會參與者↔聚會成員↔合作對象↔工作成員↔工作團隊
-9,18 06:30

9,17 14:59 個人
{桑雅聚會}
現行項目 – 內面凝視之舞
組成元素 : VBT技巧 樂器實奏 動作身型
籌備項目 – 奧修靜心內蘊
(動態靜心 亢達里尼靜心 味帕沙那靜心 戈利仙卡靜心 白袍靜心 奧祕之書靜心)

{舞踏苑聚會}
現行項目 – 正體祕意舞踏
發展過程 : 動作立基 身型相續 角色體現
-9,18 11:30 -11:49 -9,19 08:16 -9,23 15:27 -17:10

9,17 12:13 個人
[Bacon ↔ Redon]
[寺山修司 ↔ Malick]
[儺病體 ↔ 祕意正體]
[暗黑舞踏 ↔ 大野一雄舞踏]

[VBT技巧的選擇 ⇒ 內面舞蹈中各身體動作之意識觸角與範圍]
[內面凝視之舞 ⇋ 正體祕意舞踏]
-12:26

8,31 12:13
生命在自行翻頁
就要進入結局 然後全新篇章?
但不會終止的是那追尋
往天上的 光體

在地上的 臉龐

8,21 09:57
自體舞踏苑 — 各工作階段

[表演者]
※基礎身型與內在練習
※指定身型與角色試作
※角色內涵與動作發展

[編導/技術/行政團隊]
※作品與活動構成
-16:40

8,20 10:27
無論桑雅靜心和舞踏苑舞踏, 其實現的準則大致可歸納為——
immersion浸沒 : 對最終境界, 宇宙神性與愛之懷想, 悸動, 祈請
process工序 : 對真理之技術層面的掌握, 能按步驟階段執行
-8,21 07:56

8,2 09:43
滿載優雅生活的生命
燃燒生命意義的生活

7,25 08:25
道元禪師(Dōgen Zenji), 又稱永平道元(Eihei Dōgen), 道元希玄(Dōgen Kigen). 奧修以道元為主題在1988年7月25日至8月1日進行演說, 隔年出版成書"Dogen: The Zen Master". Sannyas Wiki有此書的線上閱讀和PDF檔連結: https://www.sannyas.wiki/index.php?title=Dogen:_The_Zen_Master 目前尚未發現中譯本.

在其第一章所引的幾句經文為:
「TO STUDY THE WAY IS TO STUDY THE SELF. TO STUDY THE SELF IS TO FORGET THE SELF.
TO FORGET THE SELF IS TO BE ENLIGHTENED BY ALL THINGS. TO BE ENLIGHTENED BY ALL THINGS IS TO REMOVE THE BARRIERS BETWEEN ONE’S SELF AND OTHERS. THEN THERE IS NO TRACE OF ENLIGHTENMENT, THOUGH ENLIGHTENMENT ITSELF CONTINUES INTO ONE’S DAILY LIFE ENDLESSLY.
THE FIRST TIME WE SEEK THE LAW, WE ARE FAR AWAY FROM THE BORDER OF IT.
BUT SOON AFTER THE LAW HAS BEEN CORRECTLY TRANSMITTED TO US, WE ARE
ENLIGHTENED PERSONS.」
以上可對應到道元禪師所著75卷本《正法眼藏》第一〈現成公案〉裡的數句:
「佛道をならふといふは、自己をならふ也。自己をならふといふは、自己をわするるなり。自己をわするるといふは、萬法に證せらるるなり。萬法に證せらるるといふは、自己の身心および他己の身心をして落せしむるなり。悟迹の休歇なるあり、休歇なる悟迹を長長出ならしむ。
人、はじめて法をもとむるとき、はるかに法の邊際を離却せり。法すでにおのれに正傳するとき、すみやかに本分人なり。」

《正法眼藏》全書原文可見於: http://www.shomonji.or.jp/soroku      英譯: http://www.thezensite.com/ZenTeachings/Dogen_Teachings/Shobogenzo_Complete.html
中譯目前僅見到何燕生的簡體版, 國家圖書館有藏書.

7,23 15:48
[法句經]

Manopubbaṅgamā dhammā manoseṭṭhā manomayā
Manasā ce paduṭṭhena bhāsati vā karoti vā
Tato naṃ dukkhamanveti cakkaṃ’va vahato padaṃ [Pali Text Society]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于轍 [大藏經 支謙等譯]

諸法意先導 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 或語或行業
是則苦隨彼 如輪隨獸足 [南傳小部 了參法師譯]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導
若人造作身口意惡業 必定受苦報
一如牛車緊隨牛的足跡 [Dhammananda英譯 周金言漢譯]

Mind is the forerunner of all evil states. Mind is chief; mind-made are they. If one speaks or acts with wicked mind, because of that, suffering follows one, even as the wheel follows the hoof of the draught-ox. [translated by Narada Mahathera]

We are what we think. All that we are arises with our thoughts. With our thoughts we make the world. Speak or act with an impure mind, and trouble will follow you, as the wheel follows the ox that draw the cart. [translated by Thomas Byrom]

7,17 16:34
自體舞踏苑 –
工作方略

編   企   物     文字傳播
導   劃   件     影像傳播
演   行   技     排練場活動
       政   術     公眾演出活動
︵  ︵
發  研
展  究
︶  ︶

發展工作 –
舞踏  |  作品      舞踏發展:正體祕意之舞踏 · 融合大野一雄, 大野慶人, 土方巽並取得
(目前) (之後)     進一步發展的舞踏 · 以三人的舞踏資料為主要發展憑藉 · 角色呈現,
                     段落呈現的發展方式 · 基礎身型練習 · 輔助靜心練習, 可配合樂器和資料

7,17 約16:00
桑雅的道路……..
…….渴望與奧修, 與真理的核心更為直接與貼近的連結…….
…….傳遞到欣賞, 需要, 以及能延續之人…….

7,11 17:39
Spanda ⇄ Pratyabhijna
Kashmir Shaivism修行的核心.
土方巽, 大野一雄, 大野慶人在其身體不約而同, 同理證得之奧祕.

7,10 12:47
「予曰:用酥法,可得聞哉。幽曰:行者,定中四大不調和,身心只覺勞疲,起心應成此想,譬色香清靜軟酥如鴨卵大者,頓在頂上,其氣味微妙,潤遍頭顱間,浸潤下來,兩肩及雙臂,兩乳胸膈間,肺肝腸胃脊樑臀骨,次第沾注將去,當此時,胸中五積六聚,疝癖塊痛,隨心降下事,如水就下,歷歷有聲,周流遍身,溫潤雙腳,到腳心即止。行者再應作此觀,彼浸浸所潤下餘流,積湛暖蘸事,怡如世良醫,種種妙香藥物集,煎湯之,盛湛浴盤之中,漬蘸我臍輪以下,成此觀時,唯心所現故,鼻根乍聞希有香氣,身根受妙好軟觸,身心調適事,二三十歲時者遙勝,當此時消融積聚,調和腸胃,不覺肌膚生光澤,若其勤不怠,何病不治,何德不積,何仙不遂,何道不成,其功驗遲速,依行人進修精麤已。」~白隱禪師《夜船閑話》

7,4 10:04
「現存的一切佛教,一切聖典,都染有部派的色彩。現代的佛教者,應該兼收並蓄。從比較的研考中,了解他的共通性與差別性。從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理解教義的進展,停滯或低落。這才能更完整更精確的體解佛意,才更能適應這無常流變的世間。如執一為是。或自稱為原始,或自譽為究竟,自是非他,這於世界佛教的前途,將是一重可怕的陰影!」

將佛換為奧修, 佛教換為奧修教法, 聖典換為奧修書, 部派換為各個門徒與社區中心, 佛教者換為奧修門徒, 那麼這段印順法師於70年前的話語, 正是我對今日奧修世界的心聲. 也是我應時時警醒自己的箴言.

繼續閱讀

桑雅工作思路

20170808 19:50
同樣地, 奧修的每一場演說都可看作是一個宣言, 指向靈魂與生命的各個層面, 各種意義和價值.
在這裡的‘宣言’是指他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點, 或是針對特定的議題, 經驗, 以及在場之人所作的談話。有些標示了他的工作歷程,例如第一次他的演說以書籍型式刊行,第一次面對西方人以英語講述。有些則是奠定了他獨有的影響力, 或開啟了一段全新的引導門徒進入靜心的過程, 像是在孟買時以性為主題的著名演說, 以及到了普那後所進行的達顯.
在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奧修對他的道路帶有歸納性質的闡述, 正式點化門徒後宣示他的‘新門徒’所具有的內涵, 以及他敘述自己的成道, 那個生動鮮明的關鍵時刻.
我們還能見到奧修回億他的童年, 他在成長過程中那些有趣又不凡的事蹟.
也有他生日時的感言, 更正確地說, 是他有一次在自己的生日送給在場門徒聽眾們一份禮物. 我們會在該週活動的奧修原音時段播放當時的錄音……

繼續閱讀

桑雅工作訊息──回歸初衷的新起點 (2016)

桑雅劇場尋求工作成員、合作對象,與提供資源者

聯絡方式: devasatyana@gmail.com (主要)
                 02-28949556 (可留言)

       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劇場和舞蹈,或者本於當代主流的前衛解析,或者懷抱古典傳統的美感以至宗教。桑雅劇場概括此總體面向,但在實踐上並非沿襲兩邊慣有的認識。
       舞踏(Butoh),被視為充斥著黑暗意識的身體語彙,且與小劇場的社會批判合流。然而當我進入大野一雄先生和大野慶人先生,再回溯至土方巽本人與他們二位重疊的舞踏後,我感受到在那狂亂的脈動下深藏著最天真的人性,對於緊繫於世間又遠超出世間的靈魂光亮,有著最熱切的嚮往。我認為,無論從作品意涵到表現型式,這都是一類不同其他的舞踏脈絡。
繼續閱讀

Butoh-fu_HSIEH MING CHIH_Samyak Butoh



20170203 09:09
Sensei, I’m coming back
Most of the time I don’t know what I can do
Are you willing I do this  Are you not willing I do that
Do you want me to come near   Am I capable to go near
Even, do I really want it, am I really ready
But, Sensei, I’m coming back
I’m coming back





20161030 12:49
1-004—





20161019 19:27
就像 時光無法重來
但我們可以

我循著細長的靛藍沙礫
見到妳在那端吃吃笑著
日月因而墜落 形成金色的森林 豐美的谷地

永恆的愉悅與愛戀





20161017 20:15
而人間盡是醜惡, 殘酷, 軟弱, 缺損, 愚昧, 傷痛
環顧四周, 這就是我們可得的顏色

但每個人都不滿足於此
無論是再深入其中, 繞道而行, 或是直接躍出其外
每個人都在尋求更多色彩, 繽紛和熙之花園

所以我們還活著





20161016 08:40
天地一象
人間添色





20161008 11:10
晨間 清涼的生命之風從窗邊拂來
我奄奄一息的靈魂得以漸漸甦醒





20161008 16:32
這一日 因為過多的陽光射進我仰看的雙眼 我昏昏欲睡
所以我轉了個身 潛入它的中間處 那黝暗的宇宙背景裡
來作個好夢吧


我對著名為宇宙的花朵呼喊了一聲
又一聲 再一聲
直到聲音越來越微弱 越來越為這世界的一切所掩蓋
若不這樣 妳怎能聽見呢





20161006 23:42
1-003—





20160927 17:57
飛行的雨水削進城市的骨骸
我在高低氣壓界隙間讓頭顱徹底碾碎
是你許我的, 一芬芳濃郁之腦髓

風亦奔走在赤色屋沿間, 鳴響天堂的號角
然而過於懼怕死者的良民們竟發出末日的哀嚎
我只能假扮起撒旦, 即便我十分沒有資格
因為這就是我的神喻, 我的救贖
我唯一能愛撫著你們的方式
                                               (致 水蔭萍先生)





20160926 05:39
1-002—





20160918 07:20
1-001—
                    





20160825 10:22
     So, that’s me, right?
     a meditative flâneur.
     or l’étranger, still seeing the home, temple, paradise, in his dream or awake.







他們的身體顫抖

“Those gone mad in love,
Sahajo says: Their bodies waver
And their feet stagger out of control—
Then the divine takes care."
那些為愛瘋狂的人,
莎訶若說:他們的身體顫抖著,
他們不由自主的蹣跚行進—神接管了他們。

十八世紀印度的女神秘家, 說出了舞踏最深最美的樣貌與境界.
大野一雄先生的舞踏與曾存在於這世界的奧秘靈魂相連結. 認出這點和實踐這點是桑雅劇場在此舞踏工作上的理念目標.

Sahajo詩句摘錄請見於Sahajo Bai

深光印記

深光印記為桑雅劇場2012年度展演的思路隨筆, 原刊載於:https://sites.google.com/site/2012deeplight/shen-guang-yin-ji

 

2013/1/13  22:05

                  
          結束,
          與開始.
            “深光”2012相片[台南-台北-合照]
            http://1drv.ms/1ZY4PpK

2012/12/28  17:15
    明後天,桑雅劇場2012年度最後兩場演出.
            時間:12/29(六),30(日) 19:30
            地點:mad L替代空間: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五段241-1號1F
            02-29332369 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羅斯福路方向), 出口右側防火巷內
                                     (巷口立有展演海報)
          然後, 深光就可收藏至它該在的地方.   

2012/12/27  23:56

 “Samyak Butoh…我所關切的舞踏”

   作者:Satyana(謝明志,桑雅劇場負責人)

 

   舞踏在土方巽和大野一雄之間所出現的進展,首先就是大野慶人本人。

    雖是大野一雄先生的兒子,慶人先生的舞踏啟蒙卻來自土方巽。1959<禁色>首演以及1960年細江英公的影片<へそと原爆>,皆是由大野慶人與土方巽一起演出。1977年,大野一雄推出首部個人舞踏作品<ラ・アルヘンチーナ頌>,自此之後的二十多年大野慶人始終都是大野一雄臺上臺下最重要的夥伴,一般也都認為大野一雄家發展出了不同於土方巽體系的表演風格與作品方向。

    然而,土方巽體系和土方巽自身是否就能劃上等號?從1977到1985年大野一雄的新作皆是由土方巽負責導演(土方巽先生於1986年去世),田中泯和更早期的笠井叡也都有自己的身體型式。另外,土方巽60年代的幾部作品以及他在個人獨舞段落中所展現出來的感覺,皆與我們慣有的白妝、蟹足、恐怖作嘔等舞踏印象不盡相同。當然,暗黑舞踏和舞踏譜的代表芦川羊子,和粟由紀夫,大駱駝艦等也都是出自土方巽。

    要真正瞭解什麼是舞踏,必須完整審視土方巽一生的每個階段,並且涵蓋所有受到他影響的舞踏者—有些僅得形式,與其精神越行越遠,有些則領會了本質,甚至呈現出土方巽未及碰觸,藏在心裡的舞踏。

    或許,更重要的是你所關切的,所具備的是什麼!!

    如果你有類似土方巽在飢寒中長成的穿透力,無時不瞥見遍佈在空間與人身中詭異的秘密,那樣的力量就可撞擊到身體底層,迸發出Eros,原始能量,衝破世間與神靈界的區隔和禁忌。

    如果你像大野一雄一樣幼時享有美學薰陶,青年即受宗教洗禮,之後卻有近十年的歲月在戰場上遍歷死亡,於是生與死,喜樂與苦難,將會洶湧地在全身流動並交匯入心,對於天地萬物莫不生起誠摯的感動。

    如果你是大野慶人,領受了土方巽和大野一雄兩種靈魂的教導並融會貫通,那麼種種藝術和生命的原則都會了然於心,既可在工作坊裡向學生們道出禪僧仙厓的圓圈,三角,和四方,也能巧思構成2010年與Pina Bausch的資深舞者合演的<たしかな>;既有面對未來的遼闊視野,又能保存舞踏創始時的強韌與純真。

    每一位舞踏者都會形成自己的舞踏,然而只有認真回溯至源頭,所獲得的舞踏才會純粹和新鮮,不但能將已揭露的奧秘傳承下去,而且還發現更多。

    我們都是自己的光,然而那樣的光並不屬於我們的,也不是屬於大野慶人,大野一雄,或土方巽的;那樣的光穿過所有真誠的舞踏者,回歸宇宙深處的黑暗—在那裡光與黑暗已合為一體而無法分別。那是種無所依止、永恆,寂靜,同時創造著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