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介紹請見 動態靜心─亢達里尼靜心─味帕沙那靜心
奧秘之書:全文與中譯
奧秘之書:奧修解說摘譯
靜心不是團體。
即便是靜心團體,如果帶領者和參加者是以類似治療團體,身心靈團體的方式與心態來進行,那就仍然不能算是靜心。
一個小小的例子:在團體中,常常活動一個階段結束,大家就要手牽手坐在一起,然後開始說著自己的或聽著別人的心得分享。
對很多靜心者而言,這樣的方式無法分享出真正重要的事情,還可能妨礙到靜心能量的作用過程。
所以靜心不是相互取暖,求得慰藉;靜心不是建立觀念;靜心也不是任由感覺蔓延,名為自由實則脫離正道。
真正的靜心是,將自己完全交付在正確的靜心技巧,嚴謹的修行方式上。於是如水外流的生命終於來到它的沸點,它將蒸發殆盡並化為靈魂,不再屬於任何可被辨認的世界。
因此靜心也被形容為革命,因為它徹底翻轉了生命原本各種流動傾向。
根據這樣的定義,許多靜心中心和舉辦靜心活動的單位,實際上並不具備真正的靜心能量。
桑雅也是如此。
桑雅仍屬於這個世界,期待做出成果,照顧家庭,找到同伴;桑雅仍需要觀念,需要許多經典,以確立自身的方向;桑雅仍依戀種種感覺,期盼流動在美與愛的各種形式之中。
桑雅只是瞭解這中間的分野,並且相當重視它。
在奧修眾多的治療師,團體帶領者當中,自然也有人能夠瞭解,能夠帶出不同的靜心品質。我在喜馬拉雅山區遇過兩位,也認識一位就定居在臺北。他們以Vipassana,以Dilruba的琴聲,讓人可以純粹地,自然而然地領會靜心,領會諸多奧秘。
臣服於此奧秘,融解於此奧秘,這就是桑雅認為在靜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當奧修講出這段由比Sanskrit更早的Prakrit語所譜成的mantra時,是否這也是他想傳達的意思:
namo arihantanam namo namo
namo siddhanam namo namo
namo uvajjhayanam namo namo
namo loye savva sahunam namo namo
aeso panch nammukaro
savva pavappanasano
mangalam cha savvesam padhamam havai mangalam
arihante saranam pavajjhami
siddhe saranam pavajjhami
sadhu saranam pavajjhami
namo arihantanam namo namo
namo siddhanam namo namo
namo uvajjhayanam namo namo
om, shantih, shantih, shantih.
是否能讓我邀請各位朋友,一同沈浸於這樣的奧秘,這樣的靜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