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靜心 ─ 內蘊記錄

靜心終歸是種感受,是含括著身體的切實經驗。

秉持這般的精神,奧修靜心內蘊的目標是以持續與小組式的靜心實作來累積靜心深度和瞭解。對靜心者而言,參與此過程是一個突破自身侷限、增強能量探索靜心的選擇。同時藉由能量的蓄積,意識層次逐漸提升,像是狂喜,奉愛,感激的高等情感就有可能顯現,而與此情感投注的對象—-神性、高等意識、師父、奧修、奧修社區,存在、宇宙律則、終極的自由—-之間的連結也就近在咫尺了。

內蘊工作優先的靜心項目請見步驟要領,同時加入奧祕之書的靜心技巧。以正規步驟為基礎,每次靜心會依既有的累積以及參與者的情況,調整音樂或動作細節等各個靜心環節。任何改變都是反映著內蘊過程達到的瞭解,不僅不會違反,可能還更貼近奧修在該靜心裡深藏的奧義。

為了讓這樣的瞭解確實出現,在靜心結束後我們需要詳實寫下對於靜心過程的回溯與省思。桑雅的體會是,在充分覺知下完成此記錄確能有效積累靜心在身心當中帶來的變化,避免了常常因為靜心後的心念情緒起伏,造成靜心經驗的消散或者不實印象。這些記錄也會成為內蘊工作能量組成的一部分。

在實作之外,對於奧修靜心的思索和研究可見於各種奧修資料,相關體系經典,關於靜心的思索,以及網站內的其他文章。桑雅同時在逐步計畫與奧修生平歷程相關,並具有修行特質的社區和門徒建立連結。奧修能量對此內蘊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奧修靜心內蘊目前已在桑雅排練場由Satyana獨自開始進行。有意加入的朋友請與桑雅或Satyana連絡。



內蘊記錄

項目:Osho Retreat  *one day’s Vipassana

時間:20210304 約06:40~21:4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坐行1
單腿散盤靜坐近50分鐘, 經行20多分鐘, 換腿散盤近40分鐘 —— 一入坐即關注於七坐支的調整, 包括腰胯到肩背的軸心立直與穩定, 後頸立直與收下顎, 舌抵上顎的位置等. 此七支坐法在之後各次靜坐皆為要項 —— 觀照點以腹部起伏為開始, 時有雜念, 且需盡力不被樓上傳來的敲擊聲干擾 —— 經行時兩手或在腹前交疊或垂下伸指, 腳步頗感不穩 —— 靜坐結尾略作導引伸展

※動態靜心
全程, 約60分鐘 —— 混亂呼吸輕作. 清洩輕作. 跳護輕作, 在後段發現”護”聲與鼻孔吐氣的同步. Stop階段雙臂大多放下. 舞動階段採趴地呼吸式.

※坐行2
單腿散盤約50分鐘, 經行20多分鐘並播放奧修演說錄音, 換腿散盤約40分鐘 —— 觀照點大致延續前次, 較多放在坐支調身. 靜坐結尾有較長的導引時間

※坐行3
單腿散盤近40分鐘, 經行20多分鐘並播放奧修演說錄音 —— 回座後奧修演說持續, 靜坐不久即躺下, 盡量維持觀照腹部起伏, 結束前睡著片刻. 此段約40分鐘 —— 對結尾的奧修談話頗具印象

※Satsang1  *Gacchami & Osho Song
全程或坐或躺, 同時手足舞動, 與各段梵頌和吟唱音樂頗有深刻連結. 此段約45分鐘.

※坐行4
經行約30分鐘, 雙手出現合掌姿勢, 腳步重心已穩定 —— 回座後單腿互換散盤, 各約30分鐘.

※亢達里尼靜心
全程, 約60分鐘 —— 震動輕作. 舞動輕作, 在後段回復為震動, 發現震波的傳導可至兩手, 並在有意識的調整中可至頸部 —— 從靜坐階段即躺下直至結尾缽聲, 結束前睡著片刻.

※坐行5
單腿散盤約30分鐘, 觀照點轉為意念, 感覺到與心念的一些間隙, 或如所謂的watcher on the hill —— 經行約20多分鐘, 同時播放奧修演說錄音. 再次出現合掌並感受到行走中的stillness. 結束前出現兩手掌心朝上前伸 —— 回座後換腿散盤, 繼續觀心, 延伸至觀息, 以及奧修的多點並觀. 此段約30多分鐘.

※Satsang2  *evening meeting
白袍音樂中採坐姿, 雙手盡情揮動, 結尾呼喚3次Osho —— Discourse時躺下, 對奧修的談話頗生清楚印象.

[相應省思] 此記錄是隔日所作, 各階段的坐行時間或順序不算精確. 各段靜心後大都接有15到60分鐘的歇息, 進食時間. Osho Retreat的運作原則是依據《靜心冥想》書中“傳統的技巧”“寧靜和隱居的二十一天實驗”, 進行方式則按照1998年在普那, 2014年在Swan Nest參加Vipassana團體的經驗再行調整, 例如增加一次下午的Satsang. Gacchami三皈依梵頌出現在奧修早期要開始演講之前, 後來到了奧瑞岡時期變成社區全體的靜心. 領頌者常為Ma Yoga Taru. Osho Song最早是印度語傳統頌歌, 自Poona1開始形成英語歌曲, 並且成為社區每晚的靜心活動. 領唱著Sw Prem Anubhava能帶起門徒強烈的情感能量. 白袍音樂是選取99年從普那帶回來的錄音帶, 內容是在那之前於社區佛堂大廳進行的白袍現場音樂, 名稱為“Evening Satsang with the Master”. 桑雅排練場已啟用12年了, 這還是首次單獨完成避靜, 承接了個人從Poona到Swan Nest的Vipassana經驗, 也延續著未來Satyana的門徒之路.

——————————————–

項目:VBT29

時間:202001221 約08:00至15:4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VBT內容] 奉獻而自由。

[過程回溯] 從Paul Reps的譯句作起, 中午前改以原文裡的mati為意識核心 —— 在最後段落的工作事務中略為轉成VBT106

[相應省思] 像是承接昨晚在街道上的感受, 今日在裝修師傅到來前內心出現此VBT. 原先忘了已作過譯解比對, 於是單純以Paul Reps的詩意譯法去進入. 後來記起mati, 也確實多喚起一些內在能量. 當裝修師傅敲碎待修區域的天花板時, 感覺到契入此VBT的一個要訣是"surrender". 午後另組師傅前來施工, 經過連日數人對排練場的維護和整修, 雖僅少許時刻但仍清楚覺察到VBT106的生起. 整段過程也有不少時間陷入滑手機等無意識行為, 最終仍以完成內蘊紀錄順利作收.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1221 約05:45至06:4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 過程中一度腳麻不適, 隨後消除

[相應省思] 在昨日來到排練場之前即有整夜靜坐的想法. 雖然實際僅發生為清晨1小時, 仍是良好的進展. 不過回顧先前的內蘊, 也常有自認已有進展, 隨即延宕多日, 以致靜心渙散的情況. 此時的反省是, 需要再有如前兩年奧修印度之旅那般的衝擊, 才較可能出現實質的蛻變.

——————————————–

項目:VBT6

時間:202001220 約09:45至19:00

地點:桑雅排練場&北投街道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VBT內容] 處在世間活動時,始終凝神於兩氣息之間,如此練習,不需幾日即獲新生。

[過程回溯] 將吸氣吐氣間dvādaśānta的覺知放進一整天的事項, 包含搬動桌櫃物品, 出外採買用餐, 裁釘帆布等. Dvādaśānta位置以心為主, 偶而下到腰背底部 —— 下午一段時間兼行VBT106

[相應省思] 為了隔日裝修師傅將要施工, 一早來到排練場從事場地整理和維護. 開始前感覺到能夠進入VBT6. 由於先前做過譯解比對, 這次的體驗立即選擇了心為覺察中心. 雖然疲累感未全消除, 確實可在覺知中讓勞動過程延續到下午四點左右. 之後需要友人協助, 在電話聯絡前心緒轉至VBT106的自他意識. 合力工作過程順利, 迅速完工後朋友便離開, 仍有相當內心情感足以持續VBT106. 晚餐時間在夜晚的街道與燈光下, 出現很想進入另個VBT的心情, 直接融入奧祕和神性. 回到排練場仍在VBT6裡, 直到最後收拾完成.


——————————————–

項目:Osho Vipassana  *one day semi-retreat

時間:20201104-0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Sitting 約13:50至14:35}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 全程無睜眼與鬆腿手, 拇指與舌大都能相抵. 以鼻, 腹, 心緒三點面輪替觀照, 尤在鼻樑內部生起覺受. 偶有意識自行牽引至腹部起伏的時刻.

{Kundalini 約15:50至16:50}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短暫出現療癒意念, 隨後放掉. 振動中雙臂多有展開, 之後臂肘垂放時, 雙手各呈雲手即盤坐交疊時的姿態 —— 第二階段先是出現在閉眼和高舉雙臂中同時緩步移動, 意識裡有舞踏思惟. 後半停住時有肘臂提起的雙手交疊, 同時復起振動. 過程中出現與奧修對話的心緒 —— 第三階段坐下後雙手即置膝, 手心朝上. 伴隨著雜念同時將意識朝向光或神性解. 音樂結束前躺下, 手心轉下 —— 第四階段在前後時間點意識到手心需轉下再翻上, 包括手指的觸地與提起. 呼吸自然. 後段入睡

{Sitting & Walking 約20:05至21:05}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 開始後大多以心緒為觀照範圍, 雜念中亦包含舞踏, ashram, 家庭等相關氛圍心念 —— 尾段出現呼吸自行調為勻長並進入VBT1意識. 雖因不夠深定而打斷此呼吸空隙的觀照, 在轉成觀照腹部起伏後亦有能量與寧靜感受 —— 睜眼鬆腿時已至第58分鐘, 餘後約3分鐘略作經行

{Sitting 約04:50至05:50}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 起初因晨起體冷, 噴嚏鼻涕而頻鬆手擦拭. 後段漸能進入如先前Sitting的靜定

{Dynamic 約08:20至09:20}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身體輕動, 偶有舉臂地混亂呼吸 —— 第二階段嘗試在張臂舉臂中亂語, 有出現怪奇或醜惡的語調和樣貌, 因而引出特別的觀照與傾洩意識 —— 第四階段多為站定, 偶有短暫的連續跳護 —— 第四階段雙臂垂放地站定. 雜念中帶有桑雅工作相關思緒. 結束前意識到下一階段應出現的動作狀態 —— 第五階段以數個舞踏苑基礎動作帶出寧靜的歡舞

{Sitting & Walking 約10:25至11:55}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 第一次sitting初始有短暫時刻覺察到VBT的呼吸空隙. 後在雜念中持續鼻端和腹部的呼吸觀照. 約第35分鐘後鬆腿起身 —— 轉為walking. 初為散行狀態. 後漸能感受到踏足與緩移, 雙手亦從慣常的交疊於腹前開始有覺知地置於雙腿外側, 並有掌心朝後與前的變化. 約25分鐘後停步 —— 轉為第二次sitting. 在雜念中穩住鼻端和腹部的呼吸觀照.

[綜合省思] 半或類避靜是指在各次靜心間沒有持守禁語等準則, 仍照常看電腦, 講電話, 各種食物和娛樂活動. 數天前起意這一日靜心. 最後能確實完成, 還較預期多坐了清晨那次, 每次都有作足時間, 自身也覺得有些意外. 或許這是身心能量已開始轉至新階段的跡象. 而類避靜狀態亦代表此能量仍在轉換當中. 以Vipassana為主體, 實際進展多在技巧或止即靜定層次, 觀和尋伺較明顯之處為VBT前四個呼吸技巧的意識. 另外是在動態第四階段, 於站定時感受到心的意識「Accept, at the same time step on the ground with love」——在我身上應是近於祕意的那種吧.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1013 約07:15至08:1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舉臂揮動, 混亂呼吸 —— 第二階段出現雙臂握拳往斜後伸直, 在全身繃緊之中的情緒傾洩 —— 第三階段前半出現快速的腳跟離地跳動, 後半在靜止站立當中觀照 —— 第四階段前半持續站立觀照, 後半坐下 ——第五階段持續在坐姿中觀照

[相應省思] 前晚活動引起的情緒波盪在此次靜心得到紓解. 因精神的提振, 即便舉臂和跳動等大幅動作出現不多, 仍然能有清楚的意識狀態. 第二階段出現的身體清洩方式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順利完成預期的連續三日動態.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1012 約06:50至07:5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雙臂偶有舉起揮動, 其他時間垂放, 身體略有上下動盪地混亂呼吸 —— 第二階段持續直立, 簡易地亂語和臉部動作, 身體一度出現亢達里尼式振動 —— 第三階段雙臂短時間舉起. 多以僅腳跟離地, 不時穿插全腳掌的跳起方式. “護"聲持續並能覺知與調整發音音頻 —— 第四階段皆在雙臂垂放中身體站立與觀照 —— 第五階段採坐姿與觀照

[相應省思] 靜心開始的時間為剛睡醒不久, 頭腦也已進入今日下午工作的準備事項, 因此身心皆未進入狀況. 不過觀照的覺受仍然存在, 而且算是能按預先的意志達成進度.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1011 約09:00至10:0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大致能混亂呼吸並維持舉臂揮動與甩腕 —— 第二階段開頭試行一小段笑哭表達後出現屬於舞踏過程並且帶有角色內在的地板動作 —— 第三階段維持舉臂的時間不多, 同時跳起的快, 慢, 停頓, 或密集互有輪替. “護"聲大致持續住 —— 第四階段多為垂臂站立, 偶而有意識地復舉以修驗身體 —— 第五階段再次出現緩步, 兩臂舉起, 兩手手心捧花狀同時身體緩轉等舞踏動作

[相應省思] 因今日午後將要進行舞踏工作, 此次動態中的非固定動作階段皆出現舞踏的身型反應. 這也應是符合我個人的清洩與敞開方式. 全程結束後所出現的禮拜動作和感謝心情可為驗證. 由於這次動態依然是對於前段時日精神低迷的回應, 於是在跳護階段中特別意識到Forgotten Language的guardian, 而靜止站立階段則自行帶出軟酥法.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1010 約15:10至16: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持續由下而上的診動, 至後段意識到雙臂舉起, 同時能在逐次提昇中微幅沉落 —— 第二階段在一些時間找尋適當動作後, 發現可運用過去的導引身體, 將其標準身型作些改變, 並以內在的覺知空間為經驗重點 —— 第三階段前半採蹲姿, 後半躺下 —— 第四階段持續躺平, 主要觀照呼吸的腹部起伏. 有入睡片刻

[相應省思] 在進入Kundalini前已靜坐1個半小時. 這是近期生活狀態較為低迷後自行出現的能量調整, 並且整個靜坐過程是有Osho Audio的支持. 該演說裡奧修帶領了後來稱為"Floating and Dying"的靜心. 此能量明顯影響了接著的Kundalini狀態, 尤其是第一階段在振動中雙臂提舉卻又能夠緩沉. 這樣的感覺確實像是"Floating and Dying"定義下的放鬆, 也就是放手任由流水帶走自身, 直至大海終點處. 此次靜心是前一日開始動念, 並期望能帶動接連三個早晨的動態. 且看實際會如何發生.

——————————————–

項目:VBT6

時間:20200918 約16:00至21:00

地點:自家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居家生活的靜心實驗

[相應省思] 延續上午的VBT靜心能量, 在接小孩放學回家途中出現這個實驗想法. 陪小孩玩, 看電視, 討論家庭事務, 各種相當分散與外流的情況裡盡可能觀照呼吸並進入中心. 僅能偶爾記起再去嘗試. 沿循這幾年與孩子相處的經驗, 將中心的位置落於心即胸內是自然且順暢的.

——————————————–

項目:VBT1

時間:20200918 約10:40至11:2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以動態第一和第三階段動作鬆開身心 —— 盤坐, 調入坐支 —— 觀照焦點放在氣息通道上的接觸感, 再延伸到氣息能量本身.

[相應省思] 首次明確運用動態步驟作為靜坐前的準備. 記起多年前剛開始在Osho Vipassana裡時出現過類似嘗試. 目前對於Vijñānabhairava的各個Dhāraṇā, 是從邏輯與應用層面, 將奧修以及Lakshmanjoo等兩邊的解說作出綜合取捨和理解. 因此從奧祕之書VBT1至4即Verse24-27觀照呼吸的技巧, 就有了接觸, 氣息, 間隙, 無有流動, 如此的意識順序.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0917 約11:15至11:30

地點:自家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盤坐, 調入坐支

[相應省思] 首次於自己家裡並且家人在時進入內蘊. 雖僅15分鐘, 仍是值得記下的靜心事件.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0916 約01:15至01:5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調入坐支 —— 雜念與工作思惟中亦尋思到奧修Vipassana與VBT6, Anapanasati與VBT1至4

[相應省思] 前幾日的低迷狀態於今天逐漸回升, 終在此時的Vipassana裡得到重獲意識正軌. 開始認知自身在這條道路上所處的位置.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821 約17:10至18: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振動能細微但不夠充沛 —— 第二階段舞動出現停滯, 採行記起外部動作和回到振動加以持續 —— 第三階段坐定狀態持穩 —— 第四階段躺定, 有放鬆沉入之覺受

[相應省思] 與前次靜心相隔許久, 反映出當前的身心能量. 考慮接下來的靜心內蘊如內面凝視之舞設法邀請同伴或公布活動方式.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0706 約07:30至08: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正常混亂呼吸, 後半段偶有停頓 —— 第二階段除亂語外也有笑 —— 第三階段腳跟與小幅度的全腳掌跳動, 大致上有持續, 停下來時雙手也放下 —— 第四階段短暫時間手舉高 —— 第五階段坐定

[相應省思] 離上一次動態已2個月了. 如何能持續靜心仍是個課題. 不過此次身體上雖較生疏, 因為是前一日就感覺到想做動態, 所以過程中的覺知頗為清晰, 結束時也很輕鬆.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625 約17:15至18:1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在均衡的振動中導入療癒意識 —— 第二階段接續振動並帶出腿部的提膝,擺胯等動作. 出現奧修書工作的相關思緒. —— 第三階段靜坐出現與奧修交談的意念, 以及感動落淚的情緒. —— 第四階段大休息式躺平, 頭置地板. 整個過程身體皆處在靜定狀態.

[相應省思] 像是跟奧修面對面對話, 來回答問此般情境以前出現過數次, 多是在國外或者重要時刻. 這次"說"到了Vibe, 家人……早在知道奧修之前, 甚至是一出生, 他就已經在了. 無論之後經歷過什麼, 陷在何種身心處境, 他仍然在. 他過世後, 那些承接他能量波動的門徒們也還在. 而我, 就是其中之一. 相隔一年後, 終於恢復了排練區的使用狀態. 早上已進行舞踏眼藏的第一次試練. 這桑雅排練場與我自己都將得以往新的道路前進.

——————————————–

項目:VBT63

時間:20200610 約19:55至20:40

地點:公館至金華街附近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VBT內容] 當透過某個特定感官鮮明地覺知時,保持在此覺知中。

[過程回溯] 從公館巷子開始, 經溫州街, 過辛亥路, 轉小巷至新生南路續行, 沿小巷繞行清真寺, 續行新生南路, 至金華街旁巷子結束

[相應省思] 一次特殊的經驗. 在起動此次靜心之前, 這一整日的實況為需在公家機關辦事, 被冗長作業流程與格式化空間限制住, 因此過程中已經盡力喚起VBT6. 而就在事情快辦完時, 出現了要在當晚體驗VBT63的意念。頗似第四道談論的摩擦可產生自覺所需的能量. 由於尚有其他事情待處理, 地點為新生南路八德路附近, 因此選擇靜心前的覓食處為公館. 這段時間VBT63其實已躍躍欲出, 但是仍然覺得先將事務告一段落, 至明確的時地後再正式開始, 意識才會完整. 原本預期先到金華街, 不過吃完晚餐走出店家門口, 就感覺是開始的時候了. 穿梭於城市的街巷之間向來能令我開啟感官與覺知, 尤其在國外旅行時感受更為鮮明. 但此時空氣悶熱, 加上故地重遊所冒出的回憶念頭, 不時將行經的路程導至世間活動. 之所以VBT63沒有被真的中斷, 原因是在維持意識中出現的"行動": 瞬間轉入巷內, 目光移向房屋天際線, 在特定地點如清真寺, 天主教堂旁駐留較久, 感受其散發的能量. 由於也非提前準備, VBT63的各家譯註尚無瞭解, 即便奧修解說和源自Paul Reps的英中譯都沒有重閱. 這就此次靜心而言是正確的決定, 之後應盡快作好VBT63, 包括VBT6的譯解. 這兩個奧祕之書技巧確實對應到一大部分的生活狀態.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521 約13:40至14:0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盡可能調入坐支

[相應省思] 這次靜坐是在相當渙散的情況下進行, 算是一次狀態欠佳時依舊進入靜心的實驗.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520 約16:05至17:0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振動常起療癒意識 —— 第二階段接續振動, 意念時有特意向外流動, 之後形成類似氣功動作. 療癒意識持續 —— 第三階段坐定, 雜念漸起 —— 第四階段持續坐定, 結束前因雜念增生即鬆腿躺下

[相應省思] 在精神尚可的狀態中啟動靜心, 療癒意識意外成為覺知重點, 其中主要是對軟酥法的印象. 至第二階段兩手出現氣感. 以此次經驗為基礎, 從Kundalini做起, 應是開始連續多日靜心的時候.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516 約12:15至12:4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調入坐支 —— 觀照呼吸成為背景, 帶有覺知導向的思緒泉湧是主要狀態

[相應省思] 意外情況下決定將原本的行動作為轉為Vipassana靜坐, 此能量的流動是很有趣的體驗. 呼吸和身體感受猶存, 但較像在支撐心念針對先前的工作課題進行思索和探尋. 在禪定和念住的修行傳統中談到"尋"與"侍", 此次經驗讓我自然產生這般聯想.

——————————————–

項目:VBT6

時間:20200509 約06:50至07:50

地點:住處 至 早餐店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VBT內容] 處在世間活動時,始終凝神於兩氣息之間,如此練習,不需幾日即獲新生。

[過程回溯] 收拾背包 查看手機 上廁所 探視仍在熟睡的小孩 —— 出門 進電梯 開車 尋得停車位 —— 便利商店繳費 等公車 坐上公車 換公車 —— 至早餐店

[相應省思] 首次進行奧祕之書的靜心內蘊. 毫無間斷對目前而言仍是遙遠的目標, 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相續性. 純粹的外部活動相對容易, 一旦出現念頭思緒就必定將覺知遮蔽掉, 這時得儘快斷念回到清醒狀態. Lakshmanjoo談到的visualize, 以及藉由兩氣息來確認dvādaśānta即中心位置, 對此靜心的實踐面很有助益.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0427 約08:15至09:1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正常方式甩動肩臂呼吸, 幅度持平 —— 第二階段能夠亂語的時間不長, 大多時候處在將動未動狀態 —— 第三階段提腳跟振動, 先是腳跟頻率大於Hoo聲, 後是振動放慢與Hoo聲大略同步. 雙臂基本上高舉 —— 第四階段開始不久即放下手臂, 身仍立姿 —— 第五階段開始後身即落下, 呈蹲姿持續身心覺知, 一段時間後坐定

[相應省思] 動態更是已相隔近二個月, 身體尤其肩臂仍在重新找回感覺. 與前一日相較, 這次靜心浮現的是回憶式思緒, 伴隨一些類似失落的心情. Forgotten Language的療癒引導亦有出現.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426 約15:25至16:2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穩定自下身振動, 腳掌指跟抓地, 上身平靜 —— 第二階段雙腿偶有提起離地, 雙臂特意伸展甩開, 讓能量流動於外 —— 第三階段開始不久即落地坐下, 持續到第四階段快結束前才自然平躺

[相應省思] 停了一整個月後的亢達里尼, 感覺身體在重新喚醒記憶. 從第一階段起內心陸續出現奧修photo, 葛吉夫(Thomas de Hartmann的書), 和大野一雄(天與地的結婚片段), 應該也是意識上的重整過程. 進入坐定後好一會才覺察到呼吸, 其餘時間在調整坐支, 有出現療癒引導(Forgotten Language), 以及雜念.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0416 約04:20至05: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不斷調入七坐支, 軟酥法, 菩提心. 可覺知到呼吸時主要採行腹部起伏.

[相應省思] 靜心內蘊啟動後首次能於凌晨時分進行, 雖表示身心基本上能量尚佳, 實際靜心中大都處在昏沉狀態. 考慮近日所出現生命的變動, 此靜心路上的微小一步已具相當意義. 若回到桑雅或個人的願景和目標, 自然仍有很長的路程尚待前行.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325 約16:30至17: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腳不離地, 以腳掌腳跟起動的方式震動至全身 —— 第二階段時有提腳地舞動 —— 第三階段開始不久即坐下 —— 第四階段全程靜坐

[相應省思] 在臨時興起的情況下進入靜心. 動態, 亢達里尼, 與其他Active Meditation之中的Dance, 究竟是舞蹈, 舞動, 或者另一種不用“舞”來描述會更貼近的動作狀態, 很需要進一步探究. 更大的課題就是Shaking了……to do or to allow, 還是該做些什麼來幫助和允許震動發生, 若是這樣需怎麼做才不會變成刻意作為.
對此有些思考角度, 現今大概不太受到重視, 它們包括了傳統修行體系的經驗, 以及師父也就是奧修的存在.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318 約09:00至09:4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前行法有七坐支, 軟酥法, 菩提心.

[相應省思] 前一日確立坐支, 軟酥法, 菩提心的內涵與價值, 這次靜坐更像是為了體驗這三項身受心法而來, 過程中僅少許時間進到呼吸與腹部起伏的觀照. 不過整體感覺是舒服的, 因此不自覺地坐了40分鐘.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312 約14:55至15: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不時調整腰肩背支點, 同時採用軟酥法作為前行.

[相應省思] 原本是在猜想白隱禪師的軟酥法與亢達里尼有無相合之處, 意外發現已有不少相關的日文中文資料, 說明軟酥法是具道家淵源的冥想法, 白隱得此法後治癒了己身重病, 若類比於奧修靜心應是Guided Meditation. 資料中包括一段影音, 是一位在桃園提倡自體療癒功法的老師, 將軟酥法融會後作成的語音引導. 簡單的音樂和圖片, 然而對法門要領的掌握十分切要且兼具文學美感. 真心希望他也是奧修門徒, 關心著奧修工作.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311 約18:50至19:5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震動, 特別覺知腹部以下 —— 第二階段雙腿仍維持在震動, 雙臂則自由擺動, 常有舉高並數次與呼吸連結 —— 第三階段前半仍站定, 覺知是有聚焦至雙眼位置. 後半蹲地後坐定 —— 第四階段先維持坐支, 後躺平呈休息式

[相應省思] 先前已幾日身心略感失調, 因此是帶著治病的心態進入此靜心. 確實從一開始就感覺能量在內聚與回升, 意識上也特意喚起正向療癒的部分. 第二階段中稍微特意放緩雙手動作並配合呼吸, 是新出現的亢達里尼靜心經驗. 靜心結束時意念聯想到白隱的軟酥法.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0302 約10:10至11: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音量調弱 —— 第一階段留意著以肩胸的開合和臂腕的揮動帶起混亂呼吸, 速度略快第二. 從一開始就加入正向意念. 出現踏穩腳跟的覺受 —— 第二階段有意識地嘗試了笑, 苦, 無意義的亂語, 有意義的亂語, 吐動嘴唇. 身體上感覺到動的必要, 隨後確立為提腳跟地碎步與全身振動, 兩臂略往兩側張開, 同時以肘腕為發力點快速來回翻動手臂 —— 第三階段自始就舉高雙臂, 並感覺有可能一直到下一階段. 領悟到可讓“護”聲去復原和活絡體內的器官組織. 雖是在此階段即將結束前放下雙臂, 已比先前為久, 也覺自然和足夠 —— 第四階段雙臂帶著覺知地等待一小段時間後再度舉高, 嘗試過撐起後放下. 特別領會到踏穩腳跟 —— 第五階段覺得應坐下, 不過心中浮現現“慶祝“這靜心指示. 先是兩手舉高再緩落的祈禱式, 然後身腿緩蹲, 蹲地後頭頸仰俯, 最後跪地呈禮拜式. 坐起後仍有身體前後輕搖, 兩手則置於膝, 手掌朝上

[相應省思] 雖仍不時出現雜念, 整個動態加上先前的味帕沙那可說是神今日賜給我的食糧. 結束後不禁喊了聲OSHO.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302 約09:20至10:1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不時調整腰肩背支點, 並留意到舌抵上顎和嘴角鬆開 —— 不間斷地出現關於工作, 家人的思惟以及其他雜念, 同時仍有舒暢感

[相應省思] 前晚雖仍是熬夜, 不過睡著前已感到某種平靜, 且為靜心指向. 至今晨醒來亦然, 在一段長時間的雜念妄想後隨即自動轉成靜心氛圍, 而且決定連作Vipassana與Dynamic. 因為今日的待辦事項停下靜坐睜開眼睛, 原本以為最多坐了半個多小時, 結果有50分鐘,的確是良好5狀態.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227 約15:30至15:5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背腰肩膀維持坐支 —— 思惟雜念不斷, 但氣息仍在

[相應省思] 開始前即決定是短時間靜坐, 也清楚將會有平息不了的念頭. 不過在旺盛雜念中時有回到鼻端通道或腹部起伏的觀照. 僅是一些片刻的覺知就足夠生起像是輕安的感受, 以及對於靜心內蘊的些許信心與熱忱.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0210 約09:30至10: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無更動 —— 從第一階段起內心即出現靜心相關思惟, 近來工作生活剪影, 與雜念. 同時寧靜的覺受亦在其間 —— 第二階段在亂語後, 出現蹲地和兩拳相抵出力等動作, 直到此階段結束 —— 第三階段大致皆有提臂揮動, 肩頸會酸, “護”聲在覺察到時自行略增音量 —— 第四階段兩手高舉時覺知到手指的細微移動. 因肩臂倍感酸硬, 短暫舉高後兩臂即放下. 之後的站立過程中有存在與輕安之感 —— 第五階段一開始即感覺應坐下, 隨後整個階段皆採盤坐, 大致都有延續前階段的輕安感

[相應省思] 第二階段出現許久未見的身體動作變化. 早年會將聲音和身體的清洩(或者視為表達)是否夠強烈, 夠“戲劇張力”當作此階段做足與否的標準. 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於不被任何標準限制—-不是不敢發洩, 也不是一定要怎麼發洩. 在自己裡面, 尤其是身體裡面覺知到對的方式. 而且那對的方式會不斷自行更新, 因此在過程中需要隨時保持覺知, 然後去合乎它. 此要領對動態的第二和第五階段, 以及其他各個靜心的自由舞動階段, 是十分重要的. 若態度沒有掌握好, 很容易變成名為自由實為消散的狀態 —— 結束後出現自己在排練場完成三日動態, 連續多日靜心的念頭, 確實應為奧修靜心內蘊之後的重點工作.

——————————————–

項目:Osho Vipassana — Sitting

時間:20200129 約15:55至16: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墊坐, 單盤, 疊手 —— 雜念與正思惟交替 —— 不時調整背腰, 肩膀, 頸與下顎的坐支

[相應省思] 這次靜心是在勞動過程中, 感到有些疲累不適的情況下出現的. 確實讓身心即時回復, 繼續完成原先的工作 —— 目前採行靜心觀照的三種方式同時進行, 其中特別留意腹部起伏 —— 距離上次21天Vipassana已五年多了, 再次深入團體或Ashram靜心能量仍是必要的.

——————————————–

項目:Osho Vipassana — Walking

時間:20200123 約05:40至06:05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直線來回. 前半段兩次短暫停下腳步, 繼續思惟與閱讀. 兩臂一開始無意識地垂在身體兩側, 不過手指手腕有動作反應 —— 途中雙手有意識地交疊於腹前 —— 結束前雙手亦有意識地放下

[相應省思] 因工作和蚊子之故一夜難眠, 當下動念開始味帕沙那行走. 靜心內蘊起步後首次進入味帕沙那. 之後計畫採行整個小時的坐走接續, 以及單獨的坐或走.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200122 約15:30至16: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正常 —— 第一階段一開始就導入正向意識, 如Forgotten Language靜心的guardian, 接下來的每個階段都不時記起. 隨後雜念, 回憶, 思惟亦不斷出現, 包括尋找最貼近自身的guardian形象 —— 第二階段維持振動, 提跟或提膝的原地踏步以及一腳立一腳踱步穿插其間 —— 第三階段坐下後兩手有意識地置於膝上, 手心皆朝下且手指微微觸動, 一度全身氣動. 至中途調整至七支坐法身型, 尤以舌抵上顎感覺明確 —— 第四階段開始後仍維持坐姿, 至中途躺下, 有放鬆和放下之感

[相應省思] 這次是在早上已感覺出今天要做亢達里尼. 中午之前在外頭仍有些不適, 一進排練場就舒暢許多. 似是靜心能量開始在累積.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200120 約07:40至08:4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音量略低 —— 依正常動作的較小幅度進行第一階段, 雜念頻起 —— 第二階段小聲地亂語, 身軀維持直立, 雙腿抖動 —— 第三階段輕“Hoo”, 提腳跟上下略快振動, 雙臂數次放下再舉起 —— 第四階段在“Stop”聲中略早開始微動, 雙臂短暫舉高後放下, 直立中偶有觀照到腹部吸吐氣. 對於接下來的階段出現“無量心”, “菩提心”, “道心”等想法 —— 第五階段開始後身體隨著內心緩慢小幅地動作, 先仰身再立穩, 雙手至頭頂上方, 手心朝外合起, 雙手落到胸前, 雙膝緩沉, 停在蹲姿, 頭頸先垂下再立起, 盤坐後雙手有意識地不採靜坐時的交疊方式, 而是手指相觸手心打開, 而後兩小臂在腿上往兩側緩移, 雙手至膝上後手心仍打開略朝外 —— 音樂結束後跪姿伏身, 禮拜感恩

[相應省思] 臨時動念做起動態, 立即舒解了身心的不適, 再此確立動態之於我在整個奧修靜心體系乃至整個生命的位置. 首次明確地在第五階段以修心意識引導身體動作, 覺得是真正符合自己的喜悅舞動, “Ashram”亦在內景當中短暫地感受到了. 音樂音量降低也是開始靜心前就已篤定的作法, 音樂的強弱有無在靜心過程中屬於個別靜心者的調整空間。

——————————————–

項目:Osho Dynamic Meditation

時間:20191223 約09:30至10: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無更動 —— 第一階段開始時心識處在思惟法的狀態, 隨後轉為一般雜念 —— 常有鼻塞, 此時以鼻吐氣以口吸氣 —— 第二階段亂語首次聽到自己持續發出像是收音機雜訊的聲音, 停止後有神經鬆弛感 —— 身體維持站立, 雙腿抖動 —— 過程中不自覺地停止發聲,膝腿身軀重現第一階段混亂呼吸的動作, 發覺後回到亂語聲音 —— 第三階段以腳跟上下振動, 速度稍快, “Hoo”輕聲但有勁, 間歇式連續, 未與腳跟同步 —— 雙手舉直, 過程中一度放下, 隨後重回高舉的位置 —— 第四階段“Stop”後瞬間出現觀照的覺受. 不久打了個噴嚏, 那鮮明的觀照感就漸消退 —— 雙臂仍高舉, 似難撐住時兩肩後沈, 頸部略後仰放鬆, 即可繼續舉著 —— 隨後雙手落下, 仍維持站定, 並出現腰胯後落, 肩沈舌抵上顎等七支坐法的身體要領 —— 第五階段音樂聲起, 第一時間覺知到不應讓身體隨之擺動, 過一些時候出現腰部緩緩畫圓. 音樂結束前落地單盤坐姿, 結束後仍持續一小段時間.

[相應省思] 相隔一年多再度正式作動態, 這段期間不論桑雅或Satyana都經歷了可說是相當大的波折, 因此感受特別鮮明深刻. 由於排練場的空間條件, 也因為身體習性的改變, 第三階段的跳Hoo我現在都是腳尖不離地, 然後腳跟上下振動, Hoo也是先收再放. 這樣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對動態靜心者來說會是一種深化與提升.

——————————————–

項目:Osho Kundalini Meditation

時間:20191216 約20:30至21:30

地點:桑雅排練場

靜心者:Satyana

記述者:Satyana

[過程回溯] 全程, 音樂無更動 —— 心緒不停流轉, 同時振動也在持續 —— 第二階段的舞動幅度不大, 但稍有引體, 乩步, 出神等過去出現過的狀態 —— 三,四階段仍是心念不斷, 不過坐與仰躺都略有輕安, 淺定之感.

[相應省思] 此預行為臨時起意, 然而已是一次完整的內蘊過程. 正式開始仍待排練場與部落格重整完畢. 內蘊工程能否在恰當時間, 足夠聚緣下起動, 對桑雅和Satyana來說都是關鍵的一步



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